国防、民防、自我预防疾病

By ZhongXin,

  Filed under: Wu Shu Newsletter
  Comments: None

自我预防疾病

黄来兴中医师、针灸师、书法家、气功师、“五术”大师

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压力,压力是物理学上的名称,而我们把物理学的压力用在人身上,时常有人说,你的生活工作压力太大,把物理学的压力搬过来用,当然,我们也没有明文规定,不可用压力。

有时我们从传媒的报导,得知某某人压力太大,自杀了。国人生活压力太大了,生活的不愉快。人的生活面对金钱压力、工作压力、感情压力,有时我在思考,人是主宰一切,反过来要让压力给压得喘不过气;其实,人的身体是去执行工作,是去学习,是不应该有压力给自己。

压力是一件物体压在另一件物体,才会出现应有的压力。既然我们要接受,应该说是”无形压力”;既然无形,我们应该很轻易地摆脱它,而不是去接受。

无形压力要摆脱它,是非常容易的;只要不断告诉自己,身心放松,那是绝对没有无形压力。还有一点,生活上的环境,学习的环境,也要考虑,有时,不适应环境,更要放松身心。

只要抱着专心一致,不让其他思路飞来,就会摆脱无形压力。

我在三十岁左右,以为”放下”是要遁入空门,出家做和尚。有一天,忽然想是自己的思想意识没有”放下”,也没有刻意的做”放下”的工作。

我在静坐时,首先告诉自己的思想、意识要放下,同时要”放松”身心,两者配合好之后,就可修炼心境的空,从而达到内外的空境。外就是要达到无我的空境,修行是要持之以恒。明白了没有去修,也是空谈,我是很愿意跟读者谈我的体会,如有读者看了本文,达到彼岸,就要回来渡我,记得哦!以上我谈的是我在静坐时的修炼。同样道理,我把这种想法带到工作上、学习上,尤其大学生,一旦掌握学习时需要的”放下”后就能够轻易的学习,是多么完美!

我也不断地思考,为什么无形压力离不开我们?原来潜意识的内在思想,没有连根拔起。连根拔起,谈何容易,我在思考过程中发现,原来我们没有彻底做到”放下”思想包袱,”放下”一切,是思想、意念的放下,比方我们被美色、金钱所迷时,我们会”勇往直前”,非与美女、金钱抱在一起誓不言休,就在这时,我们放下,斩断思路,马上”放松”身体,往”心”里一想,这个思路就被切断,这时的做法,就是”放下”。有时冲动,手上拿着刀,一旦”放下”手上的刀,就避免死伤,就是一念之间。首先要放下刀,得要把伤人的思路”放下”,意念、思路一斩断,把五脏的气往口外吐出,从五脏的松到身体肌肉的松,多么重要。无形压力的释放,也是如此,身体去操作工作,也只有专心、不分心,也不会有无形压力。你在做工作时,又埋怨工作量多,时间不够,金钱达不到自己的要求,这时,一边工作,一边生自己的气,生自己气的力量,我觉得应该是无形压力。

我再来谈意念、思路的放下,如一个人生活在过去,思想上一直针对某人,在当下的生活,是生活在某某人的影子下,我们说要放下,要解开结,不要生活在他人的影子下。

身心的放下、放松是使意念集中的前提,意念集中身体随之放松。放松是解放了身体的无形压力,放下则让思想(心)缓解紧张急躁。学会意念的集中从而对意识的掌控,身心不安纷扰、烦恼、失望、嗜好、幻想等等,逐渐使整个身心获得平静。

身体就像一个海洋、湖,当风吹过湖面、海面时造成涟漪迭起的水波荡漾;当海洋、湖面越平静,我们越能看到水的深处。

当我们的意念、意识感觉能集中到一个点上,我们的心里也会变得平静又清澈。

放下、放松更彻底,让身心入静,让人更认识内心世界,这种力量的开放,随着让身体的智慧力量不断的增加,所以说静能生慧。

中医认为五脏的不平衡,太过与不及,可影响我们的七情六欲,情绪影响我们有时高兴,有时痛苦,我们不知不觉都接受了,我们也不明白情绪是如何影响我们。从中医辨证论治,我们也可提早预防情绪病变的影响。

从小时开始,我们观察环境,从家里开始,观察父母、兄弟、姐妹,去体验幸福,只知道在接触的人事环境,寻找幸福和满足;只想保持有关系的人依赖,造成期待美好的希望。一旦人事环境,不断困扰又给自己的心灵造成了种种的”无形压力”。这时,是产生痛苦、烦恼和恐惧的根源,问题就出现了。

一旦掌握放下、放松,通过调整呼吸,集中意念,听呼吸声与心跳声,入静时达到自我控制和排除身心的无形压力。观心是内视自己,可达到自己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的平衡,进一步则可达到内心的空境与外在空境合而为一。也只有放松的身心去工作,甚至去静坐,只要肯下功夫练习,到了相当的时间,身心的”气机”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变化,这种变化的现象,也因人而异,长时间的静坐也会改变气质,这种气质的改变是身体内的五脏,强化健康而散发到体外的”气”质。

通过长时间的静坐,智慧不断增加,思路也敏捷;小病偶尔会有,但复原快。我这两年利用晚间学习唱歌、弹奏古筝,增加对音乐的认识,对于放松后气机的操作,也有一番心得,用在歌唱,确是悟到许多。用自己的体会,再去听成名歌手的声音,竟也听出他们声音发出的位置,自己再用同样位置去唱,去发出声音,音准根本不是问题,再配合气与劲,可说完美的配合。”气”在腹内强而有力,用意念把气往头上一想,声音与气竟在头顶百会穴,气与音集在印堂也不是问题。要把气与音集在头顶位置,不是靠蛮劲,而是头确切要放松;腹部内的气与劲要做到紧。内紧外松,下紧上松,这也是我的体会,将来我有新的体会我再告诉大家。

总而言之,放下与放松是绝配,读者看完本文可把体会用在生活上,用在修炼可说得来不费功夫。我是很愿意将我的知识与读者分享。我投资这网站也化了不少心血与金钱。将来也希望读者继续支持我,介绍更多朋友分享知识,让这网站可继续壮大,也祝大家身体健康,心想事成。

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.

Your feedback
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