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经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的关系
Filed under: Wu Shu Newsletter
Comments: None
《易经》与中医古籍《黄帝内经》的关系(一)
新加坡 • 黄来兴
《黄帝内经》中医最古一部经典,它和《周易》时代相近,理论依据一致,都是建立在古天文学,古气象学的基础之上,这两部经典在学术思想上长期互相渗透,因而在理论上相得益彰《黄帝内经》是中医学的理论渊源,《易经》则是中医学的渊源之渊源。
我节录《黄帝内经•素问•天元纪大论》一小段的原文,再引用《易经》的内容结合论述。
《素问•天元纪大论》说:
神在天为风,在地为木;在天为热,在地为火;在天为湿,在地为土;在天为燥,在地为金;在天为寒,在地为水。故在天为气,在地成形,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。然天地者,万物之上下也,左右者,阴阳之道路也,水火者,阴阳之征兆也。金木者,生成之终始也,气有多少,形有盛衰,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。
原文所述,首先了解何谓神。《易经•说卦传》第六章原文“神也者,妙万物而为言者也。动万物者莫疾乎雷,挠万物者莫疾乎风,燥万物者莫熯乎火,说万物者莫说乎泽,润万物者,莫润乎水,经万物始万物者,莫盛乎艮。故水火相逮,雷风不相悖,山泽通气,然后能变化,既成万物也。”
《素问•天元纪大论》与《易经•说卦传》所述两者完全可配合论述,为了方便读者一目了然。我画出先先八卦、五行、六气。
神者很明显是针对八卦图所有变化,包括古天文二十八星宿,二十四节气,十二月辟卦,天者为气,地者为形,气者包括六气风、寒、湿、燥、暑、火。形包括五行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《素问•天元纪大论》说:在天为风,在地为木。读者只要往巽卦一看,就知道原文所指。在天为热,在地为火,是讲离卦。在天为湿,在地为土,是讲艮卦。在天为燥,在地为金,是讲兑卦。在天为寒,在地为水,是讲坎卦。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,是讲乾坤两卦,左右者,阴阳之道路也,只要把先天八卦,往左右两边一看,原来先天八卦,是讲对待。水火者,阴阳之征兆也,讲坎离两卦。金木者,讲的是兑巽两卦。(参考下图)
要往深层了解单看字眼还是不满足的。金木者,生成之终始也,是要带进四季,春天草木之始也,秋天主金也,果实的生长是其终。八卦是讲四时,讲阴阳消长,十二月辟卦,最具代表性,二十八星宿也可与八卦相连接,这也证明,如只把八卦看成简单的图像,研究八卦就失去意义。把它当成迷信,更是不对。
读者要进一步观看十二月辟卦、二十四节气及二十八星宿的图像,可上网 zhongxin.com.sg 免费翻阅《易经与中医五大经典》下册页数14,20就可进一步清楚著作所述。
《易经》与《黄帝内经》两者配合,完美无缺。确也是建立在古天文学、古气象学的基础。中医强调六气,我也从中体会,明白,要知其然,而知其所以然。非得两者一起研究。如要进一步研究标本学说,了解八卦图像,要入其门,就非常容易。下一期我将论述标本学说的文章。
先天八卦图、五行、六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