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防、调养、治疗

By ZhongXin,

  Filed under: Wu Shu Newsletter
  Comments: None

预防、调养、治疗

新加坡·黄来兴中医师、针灸师、书法家、
汉语言文学、气功师、”五术”大师

我累积了中医诊断也有二十年经验,各式各样的病例也见过不少;有时也会告诉身边的人,预防的重要性,古人说过”预防胜过治疗”,至理名言,而去了解、消化这句话的人又有多少?预防该如何预,如何防,大家都有听过”病从口入”,身体很多病都是从饮食得来的。可以说,身体的”病”的变化完全持控在饮食,如今大家都为工作忙碌,每一餐都在餐饮店解决,身体该吃什么食物,大家都忽略了,吃食物时,眼睛看到的,想吃的时候,就买来吃了,吃了会病吗?

想都没想。病了找医生,严重了去医院,大家都是这么认为,烦什么,赚吃,有钱就买来吃吧!享受最重要,那里有好吃的,多远,排队都要买到,吃了才算。有时我在想,食物放进口,到喉咙,算一算,三秒吧!食物进到胃,胃要不要,接不接受,大家都忽略了。食物对胃产生的后果,也不思考。问题最大的是,既然食物影响身体不舒服之后,应该用草药去平衡身体的想法也应该建立起来,找对的人解决问题。饮食过后,身体产生的变化非常多,我诊断过很多病人,身体发黄、眼睛黄、小便黄赤,明显的吐,吃什么吐什么,饮水也吐,肯定面对死亡。新闻报章报导,电视节目也见过类似报导过。在我的了解,肠胃是湿与热胶结,影响到肝胆及其他脏腑,如有对症下药,肯定药到病除。有时候,病人身体转变极快,三五天既病重,面对死亡。湿热的胶结,还会产生如全身酸痛,脚跟痛,严重时躺下或睡醒之后,想起身时如被重物所压,动弹不得身体转动到某个点,对的位置才能起身。身体不会动的现象误解为中风。我也诊断好多类似的病人,最重要的原因是寒湿过重于热,针对病情使用草药,药到病除。就如血热症,病一天就起变化三二次,有时感到满口火热,身体高温,如马上对症用解表药与凉血药,药到病除。

我再三强调,预防很重要,大家如果忽略了预防期,就得接受调养期,什么时候是调养期,也不知道,好了,病发期,进医院,治疗期,治不好,接着死亡期,就是如此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时间给自己预防,适当调养,病情没有突变,就是身体健康,为什么一定要搞到自己病情严重呢?

古人也说,上工治未病,下工治已病,就是证明在还没有发病的病要先下手去治,是为预防期,到病发了,已病了去医治,是为下工。我再与大家分析,湿热胶结,湿是脾胃引起的,当湿形成时,我们要如何去了解,首先舌苔的变化,肯定是白腻厚;如看到了白腻厚,就是身体正在酝酿着暴风雨,饮食过程,再累积了热,此时身体正在急速转变,腹胀、欲呕、胸闷,都产生了。这是进入治疗期,尽快让身体阴阳平衡。

身体的湿热胶结,正如自然界台风的形成,台风的形成是离不开太阳对大量海水的蒸发,产生两股冷热交替的气旋。当风进入陆地,离开海水,风力也减弱了。人身体的湿热就是如此,热在心肺,湿在脾胃,热蒸发湿,就如此简单,身体就病了。此时医病就是将湿排出体外,同时清热,药到病除。身体病了是要辨症论治,对症下药,才能做到药到病除,此时非草药不行。

病转好了,身体就要进入复原期,这时的调养复原期很重要,病情才不会纠缠不清。

前面二篇文章谈到放下、放松,大家修炼了没有?有没有坚持去做,如大家能做到放下、放松,此时的身体应该是可进入”静”的状态,也只有身体进入松与静,静之后就如佛家所说静能生慧。我的体会是要做到心静,修身养性,也不外如此。很多人告诉我静不下来,这是正常,前面的放下、放松,都没基础,该如何静。下一篇文章我再与大家谈正确的静坐方法,静坐与脏腑的关系。

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.

Your feedback
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